展示柜货号:未知 聚焦绿电 什么是绿电?
绿电消费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绿电生产、消费需求呈不断增长趋势,全社会绿电消费水平稳步提升。从今日起,播报君将向您介绍有关绿电的相关知识,让我们先来看段视频吧~
绿色电力(绿电)一般指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目前国内主要绿电来源为太阳能和风力。可再生能源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排放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且不需要消耗化石燃料,相较常规的化石能源发电,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产生绿电后,可以通过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进行输送。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绿电输送的关键技术之一单向离合器。它能通过对绿电的全方位控制,克服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出力波动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冲击。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已成为大规模清洁能源接入电网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环境友好。可再生能源发电低碳或零碳排放,对环境影响小,减污降碳效果显著。
绿色电力交易(绿电交易)是指以绿色电力产品为标的物的电力中长期交易,用以满足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等市场主体出售、购买绿色电力产品的需求,并为购买绿色电力产品的电力用户提供绿色电力证书。在市场化机制下,买卖双方可以自由协商议价,以市场化的方式获得绿电供给。
自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人类社会进步、物质生活提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等问题。
进入21世纪,全世界逐渐达成共识,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必须向以清洁能源为主转变。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绿电消费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一致行动,对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拉动有效投资等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快速增长,技术水平、装备制造、装机规模、利用水平等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持续推进绿色电力市场建设,培育全社会绿色消费理念,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建成多条能源大动脉,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动提效降耗,开展绿色建筑节能降碳试点;出版国内外首部基础理论研究著作《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为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参考。
阜新500兆瓦光伏平价上网基地——晶步100兆瓦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场区。徐海亮 摄
具体来说,就是风吹过风车桨叶时在桨叶正反面形成压差,驱动风轮旋转,将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的机械能。发电机在风轮的带动下旋转发电,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实现这一能量转换的设备为风力发电机组。
1.5兆瓦机组的叶片每转动一圈,可以产生约1.4千瓦时的电能,一天的发电量可以供15个家庭使用1年。
太阳能发电主要包括太阳能光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两类。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光发电的主要形式,也是当前发展最快、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发电方式。
光伏发电可以直接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成电能。最常见的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是硅,在一个太阳能电池板里,晶体硅像三明治一样被夹在两个导电层之间。阳光中的光子会使晶体硅中的电子脱离束缚自由流动,产生电流,并在电极间形成电压。
生物质能发电是指利用农业、林业和工业废弃物、甚至城市垃圾为原料,采取直接燃烧或气化等方式发电。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能源化利用潜力大。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207万千瓦,累计装机达4339万千瓦,同比增长6.8%,生物质发电量147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
地热能是一种储量丰富、分布较广、稳定可靠的可再生能源,既可用来发电,也可用于温泉、供暖制冷、农业养殖等非发电端。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地热供暖(制冷)能力达13.3亿平方米,温泉年利用能力666.5万千瓦垫片,地热农业年利用能力110.8万千瓦。与其他再生能源相比,地热能不受季节、气候、昼夜等自然条件影响,能够提供不间断的电力,稳定性好。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品牌价值580.47亿 海康威视荣列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榜单电子行业第一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有关工作等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有关工作等
《南方电网发展报告(2023年)》发布 多个维度全面总结南方电网电力发展成效
《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 系统强化电网企业支撑保障能力